當前位置:首頁> 股票 >正文

黃金漲瘋了,你敢上車嗎?

大夥們,又見證歷史了。國際金價持續狂飆,每一天都是歷史新高,光是最近6個交易日(截至4月2日)就漲了5.35%,一度達到2,幣安幣前景286.4美元/盎司。這種漲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沒見過。所有,大多數人都完美錯過了這波行情。


圖片


這幾年,一直有朋友勸我搞金,可惜魄力不夠,每次都拒絕了。無他,這麼漲,誰敢上?越漲越怕,越怕越漲,這幾年的黃金行情,就是這麼個狀況。截至目前的基本麵邏輯,根本無法解釋這麼誇張的漲幅。這太詭異了。同樣的,後續該如何走,也不能用常識去判斷。我們需要想像力。你沒見過的事,不代表不會發生。


01“避險”,並不明顯


近代史上,黃金曾遭遇兩次巨大變動。


1931年,最大的國際貨幣集團——英鎊集團,包括英帝國成員國以及瑞典、挪威、丹麥、芬蘭、葡萄牙、希臘、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巴拉圭、玻利維亞、泰國、伊朗、埃及等等,相繼放棄金本位製。黃金作為貨幣的功能,大幅削弱。


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係解體,美元正式與黃金脫鉤,全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自此之後,黃金雖然不再是法定貨幣,但它依然是最終的支付手段,且貯藏屬性並無變化。這兩次事件後,金價在短時間內的doge / twd漲幅分別高達70%和430%。



尤其是在美元與黃金解綁後,1974-2023年的這50年中,金價上漲的年份有28年,佔比為56%。最大年漲幅為126%,平均漲幅為8.48%。所以從長期視角來看,金價上漲本身就是一個大機率事件。對於追求穩健且長期資產配置的投資者而言,因為與債券、股票的相關性較低,黃金從來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將不同時間段拆分來看,卻並非如此。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係要求的金價為35美元/盎司,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1973年解禁後,被人為抑製的黃金價格短短兩年就翻了4倍。隨後,各國疑慮採用浮動匯率,黃金經歷了3年市場化博弈。到1980年,金價迅速衝上850美元/盎司,但又迅速腰斬。顯然,以當時的購買力來看,850美元的定價,也是不合理的。那麼,吉伊卡哇幣怎麼買?金價究竟要多少才合理?



看下圖,80、90年代,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金價基本上在300-400美元/盎司之間震盪。期間,曾發生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兩伊戰爭、黎巴嫩戰爭、海灣戰爭、911等重大事件,因為「避險」屬性,金價都有短期的明顯上漲。但並無法影響整體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呢?


更何況照道理來講,80-90年代,是美蘇冷戰的最高潮,地緣關係十分緊張,避險需求不可能低。特別是1991年後,前蘇聯解體,在這種超大的歷史巨變背景下,作為避險代名詞的黃金,依然不漲反跌。這不符合我們下意識的常規邏輯,但確實是事實。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地緣戰爭對金價確實有影響,但非常短暫。例如,比特幣歷史最高多少錢?2001年阿富汗戰爭期間,金價幾乎在開戰當天就達到最高點,接著就開始下跌。所以,地緣戰爭並不是金價上漲的強力支撐,它隻是給了大資本一個逢高做空的機會。這樣長達數十年的調整,造成的結果是什麼?是黃金價格被長期人為嚴重低估了。


02上漲的最大動力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黃金從2001-2011年經歷了一波超級牛市,2018年至今又是一波大牛市,似乎漲得飛快。很多人都心裡發慌,想上車又擔心買在最高點。但不妨反過來想想,黃金的真實價值該值多少呢?


1980年到本世紀初,美國物價漲了多少?超過5倍。相同的時間內,黃金價格呢?幾乎沒太大變化。尤其在1980年後,黃金是持續貶值的,與全球主要經濟體不斷上漲的物價形成了鮮明對比。


打個比方,假如你80年大家都認為黃金能保值增值、漲得好時,以600美元/盎司的價格買入100萬美元黃金,期待著能用投資回報養老。剛開始,金價很快就到了850美元,你欣喜不已,但很快就欲哭無淚。 10年後,這100萬美元縮水到60萬美元;再過10年,隻剩下40萬美元。直到2006年,你所持有黃金的市值纔回到100萬美元。但此時的100萬美元,和26年前的100萬美元,是一回事嗎?購買力至少縮水了80%。至少在上輪牛市之前,你要是人說黃金有多保值,抗通膨、避險屬性有多強,別人隻會當你是傻子。



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前,是二戰後全球股市的最高峯。與之相反的是,金價卻是在這個時候迎來熊市的尾端。1999年,黃金價格達到最低點。為了防止金價崩盤,歐洲央行與歐盟14國簽署《華盛頓協議》,決定分5年出售黃金,每年不得超過400噸。隨後,在2001年和2003年,又接連發生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雖然每次金價都獲得短暫支撐,但依然走不出長達二十多年的超級熊市。


真正的轉捩點是什麼時候? 2006年。 2006-2008年2月,隨著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快速擴大金價詭異地漲到1000美元。但隨後雷曼兄弟撲街、泡沫破裂,全球近50%的股價蒸發,金價也迅速急轉直下。 2008年7月17日至11月17日,金價4個月內下跌了23%,然後又開始了不可阻擋地上升。


這輪走勢,漲跌幅都極大,與80年代後死氣沉沉的黃金市場完全不一樣。因為為了因應次貸危機,各國為了救市和維持經濟的穩定,瘋狂的印鈔向市場投入巨量的貨幣,例如美國的QE,歐洲的國債計畫低利率政策,日本的QE和QQE等等貨幣寬鬆政策,都是當年應對次貸危機的產物。包括中國也搞了一次4兆計劃,房地產大牛市啟動。


在貨幣氾濫的背景下,信用貨幣貶值快速。與之相對,黃金飛速上漲,直到2011年9月5日,達到1,917.9美元。



2012年11月,黃金牛市徹底結束,進入10年漫長而拖遝的下跌期。在此期間,世界上並不乏政治摩擦和小規模地緣戰爭,但根本無法挽救金價下跌的趨勢。這再一次說明,黃金對於戰爭的避險作用,真的不明顯。至少在本世紀,黃金價格隻與三點因素有關:通膨預期、名目利率以及全球央行購金行為。前兩者,是大的底層邏輯,可以完美解釋2007-2011年的牛市週期,但這次明顯不太一樣。


這一輪黃金大牛市的起點,在2018年7月,當時紐約金觸底達1,167.1美元。之後,一路開啟狂暴上漲模式。期間,聯準會也開啟一輪狂暴升息,但金價僅僅震盪了一下,然後繼續一路前進。其實從那時候開始,老生常談的美元漲、黃金跌的邏輯,就失效了。並不是邏輯錯了,而是有人長期大量囤貨。市麵上的現貨變少了,自然就漲價,這是最原始的買賣邏輯。根據揭露的數據,最大的買家有兩個,一個是PBOC(中國央行),一個是RCB(俄羅斯央行)。隻要「逆全球化」、脫鉤的趨勢不緩解,中俄竭力去美元化的努力必然不會停止,瘋狂囤金的行動也一定會持續下去。這纔是本輪黃金牛市最強的基本麵。



當然,除了央行搶購,另外兩點因素也不能忽視。先看通膨預期。目前,5年預期通膨率為2.22%,比2023年有所回調,但仍處於2%以上的良性區間。再看名目利率,大方向是開啟下跌之路。聯準會無疑將要結束升息週期,雖然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經回落,對降息有一定預期定價,但遠沒達到充分的地步。接下來,金價也許不會像最近幾天持續大幅暴漲,漲多了回調一下很正常。但以上因素共同決定了,黃金的長期行情並沒有走完。


03尾聲


對一般人而言,黃金價格是個最簡單直接的指標。如果金價持續下跌,那麼表示現在是好年頭,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創業、大膽去貸款、大膽去試錯。因為貴金屬貶值,一定意味著其他資產正在升值。要嘛房地產蹭蹭上漲,要嘛股市蹭蹭上漲,經濟成長如日中天。網路時代的前二十年,就是這麼個狀況,幹哪一行都能發財、投資管道非常之多。這兩年,我們能很明顯地感知到時代變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麼奔放。我們必須更加謹慎。黃金,是國內多數人唯一能接觸到的,合法合規的全球化配置資產。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它至少是個相對確定的選擇。

熱門文章
隨機推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