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天然氣價格偶有突發大漲,當前正值2024年以來的「腰斬式」下跌後的築底階段,但未來供大於求的前景可能繼續令天然氣價格趴在地上。
2023年的冬季比預期更加暖和,天然氣供應過剩困擾著能源企業,天然氣價格隨之跌跌不休。
此前,液化天然氣的「全盛時期」提振了該行業的前景,大宗商品的價格和利潤回暖,也帶動了該行業的投資熱情。
摩根士坦利大宗商品策略師近期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天然氣市場供應過剩將達到數十年來的高點。」這也就意味著,天然氣價格還會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
當前天然氣價格交投在1.95美元/MMBtu,2024年迄今已下跌近22%。
【天然氣價格走勢圖,來源:Mitrade】
標準普爾全球新型亞洲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市場主管Zhi Xin Chong表示,「由於美國、歐洲和北亞等北半球地區經歷了溫和的usdt臺灣交易所冬季氣候,全球天然氣價格一直呈現下降趨勢。」
Chong稱,由此導致的高於平均水平的存儲水平對價格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也導致了天然氣價格從去年10月之後下跌。
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消費國,美國在三月初報告了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季。此外,歐洲錄得有記錄以來第二高的冬季氣溫,日本最近的冬季平均氣溫也比正常水平高1.27攝氏度,也創1898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熱冬天。
日本氣象廳極端氣候事件諮詢小組的主席Hisashi Nakamura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冬天,可以用非常反常來形容。」
不過,另一方麵,產能過剩導致的天然氣價格基本麵疲軟預期也可能會提振低價帶來的需求。Rystad Energy高級分析師Lu Ming Pang表示,隨著中國等新興市場被低價吸引回市場,需求可能會回升。
摩根士坦利也表示,歐洲國家、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可能會從天然氣的低價受益。較低的天然氣價格將使印度和泰國受益最大,因為進口天然氣佔據其能源供應的30%~50%。